Industry Briefs

行业简报

行业简报

深港协同突围,最高5000万补贴赋能产业升级

2025-09-08

阅读:8

面对东南亚地区的成本竞争与产业链外移趋势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如何守住优势、开辟新路?答案在于深港携手创新与智能化变革。

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出重磅支持政策,不仅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资助,更首创“科研白名单”通关模式,大幅提升效率,助力企业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驱动产业跃迁。

一、应对挑战:成本压力下的“双轨”布局

越南等地区工人月薪仅为深圳三分之一到一半,加之关税优惠,吸引部分智能终端制造环节转移。

深圳企业积极探索“中国+1”策略,将标准化生产外迁,同时将研发、高端制造等核心环节留在深圳。

深圳市政府也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巩固本土核心竞争力。

二、河套创新:深港共建科研通关快速通道

2025年8月,河套合作区推出专项措施,支持深港联合技术攻关,最高资助达5000万元。其创新的“白名单”制度,使科研设备、样品通关时间提速50%,成为深港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关键枢纽。

三、智能变革: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提质增效

工业富联“灯塔工厂”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不良率下降15%;比亚迪电子智能供应链平台使库存周转率提升25%。数字化已成为深圳企业降本增效、应对竞争的核心抓手。


上 工业富联;下 比亚迪

四、政策支持:最高2000万补贴驱动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工信局于2025年7月推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计划,对投入超千万的数字化平台按30%给予补助,最高2000万元。龙岗、宝安等区同步配套,已形成政策合力,支持了多个供应链创新联合体和众多企业。

五、企业实践:协同创新锻造集群优势

荣耀与供应商共建平台,研发周期缩短20%;安克创新打造“一小时供应链圈”,降低物流成本30%。这些成功实践已被纳入《深圳供应链最佳实践案例集》,为行业提供借鉴。

六、行动路径:四步构建韧性供应链

企业可遵循“诊断评估-规划布局-深港协同-智能升级”路径:利用专业工具识别风险,规划“中国+1”布局,借助河套政策与香港科研资源,分阶段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相关新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