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Briefs

行业简报

行业简报

深圳AI眼镜产业爆发前夜:抢占先机的四大核心密码

2025-08-27

阅读:63

在深圳会展中心的人工智能终端展上,雷鸟创新发布的X3 Pro AR眼镜引发轰动——76克超轻机身搭载全球最小全彩MicroLED光波导光机,实现实时翻译、空间导航等12项AI功能 。这款被行业视为“下一代计算终端雏形”的产品,正是深圳AI眼镜产业厚积薄发的缩影。当全球科技巨头纷纷聚焦于这一赛道时,深圳已悄然构建起“技术-制造-市场-政策”的闭环,为产业爆发埋下伏笔。

一、四十年产业积淀与技术突破的化学反应

深圳并非从零开始竞逐AI眼镜。作为全球高端眼镜制造中心,龙岗区年产1.25亿副中高端眼镜,占据全球50%市场份额,集聚了全国90%的高端设计师。这种深厚积淀为AI眼镜的轻量化、时尚化提供了先天优势。莫界科技推出的全球最轻AI+AR眼镜,单色款仅35克,正是依托深圳成熟的镜架设计与精密制造能力。

更关键的是,深圳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雷鸟创新自研的全彩光引擎体积仅0.36cc,较上一代缩小40%,攻克了MicroLED显示与光波导技术的融合难题。乐聚天下的“拍拍镜”通过语音指令实现免手持拍摄,背后是深圳在AI算法与传感器集成领域的长期积累。这种“传统产业基因+新兴技术突破”的化学反应,让深圳在硬件创新上形成独特优势。

二、全产业链协同的“深圳速度”

图片

在深圳,一套AI眼镜所需的上百个零部件可在24小时内完成调配 。南山的AI大模型企业、宝安的声学与显示厂商、龙岗的镜架制造基地,形成了“研发-模组-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立讯精密为雷鸟X3 Pro提供高精度连接器,芯视佳供应光波导镜片,这种区域分工协作使产品迭代周期缩短30%。

产业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打破壁垒。2025年5月,雷鸟创新、荣耀、立讯精密等8家龙头企业发起成立深圳市AI眼镜产业联盟,推动光学标准、交互协议等共性技术攻关。这种“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模式,让深圳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三、政策杠杆撬动万亿市场

图片

深圳将AI眼镜纳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出台专项政策给予最高2000万元研发补贴 。龙岗区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对推出AI眼镜的企业按研发投入30%给予补贴 。更具突破性的是,深圳在全国率先试点“AI眼镜消费补贴”,单件产品最高可获2000元补贴,直接刺激市场需求。 

这种政策设计不仅吸引企业集聚,更推动技术落地。乐活眼镜联合闪极科技、云天励飞推出的“拍拍镜A1”,首批5万副1天售罄,正是得益于政策支持下的快速量产能力 。政策杠杆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让深圳在产业爆发前夜抢占制高点。

四、场景创新定义产业未来

深圳企业正通过场景化应用重构用户体验。雷鸟X3 Pro接入高德地图实现AR导航,与蚂蚁集团合作开发隐私保护技术,构建“工作-生活”全场景生态 。亿境虚拟的SW3035 AI眼镜以39克超轻设计主打商务翻译,在跨境会议中实现实时字幕投射 。这种“功能工具→智能终端”的转变,让AI眼镜从概念走向实用。 

更具想象力的是,深圳在垂直领域探索创新应用。腾讯与深大合作研发的字幕手语眼镜,通过AI识别实现听障人士与健听人群的双向沟通,开辟了医疗辅助新场景。这种“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让深圳在全球AI眼镜竞争中确立差异化优势。

五、未展:从制造高地转变到标准高地

当Meta、谷歌等国际巨头加速布局时,深圳已形成“硬件制造+AI算法+场景落地”的三维竞争力。据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突破550万副,深圳企业有望占据70%的硬件产能 。

但挑战依然存在:续航能力、近视适配、内容生态仍是行业痛点。深圳能否从“全球AI眼镜第一城”升级为“标准制定者”,取决于其在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上的持续发力。这场智能穿戴领域的“新战争”,深圳已做好准备。


相关新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