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Briefs

行业简报

行业简报

“智”造浪潮席卷全球:从工业稳增长到机器人革命,中国智造如何领跑未来?

2025-08-20

阅读:80

“智”造浪潮席卷全球:从工业稳增长到机器人革命,中国智造如何领跑未来?

根据工信部发布内容来看,7月份我国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一日千里,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如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端产品增长快速,分别增长29.8%、24.2%和21.4%;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和12.8%。

一、技术自主化与场景多元化的双重融合,正在重塑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

过去一年,参展人形机器人企业从27家激增至50家,展品数量翻倍至1500余件,其背后是核心零部件企业与跨界玩家的集体入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深圳区域的机器人产业融资事件占全国24.91%,种子轮与天使轮占比31.94%。核心零部件企业通过持续投入攻克“卡脖子”环节,将关键部件成本降低30%以上;跨界玩家则依托精密制造、AI算法等既有优势,推动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农业、医疗、居家服务等领域渗透。在工业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已能替代高危或重复性劳动,完成试管取样、设备巡检等复杂任务;在生活场景中,灵巧手机器人通过触觉感知实现个性化服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成立的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正通过模型开源、数据共享等技术共享机制,联合产学研用各方攻克本体研发、模型训练等共性难题,形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闭环生态。正如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所言:“政策端与市场端的同频共振,让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了‘全链创新’。”

二、处于工业稳增长与机器人产业爆发的交汇口

中国智能制造正以独特路径参与全球竞速。短期来看,工业领域的提质增效为技术迭代提供了丰沃的应用土壤与资金支持;长期而言,机器人产业的颠覆性创新又将反向推动工业向更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形成“技术-市场”的双向赋能。

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技术端需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软件、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市场端可布局农业、物流、医疗等新兴场景;政策端则需对接地方创新中心,争取资源倾斜与试点机会。从工厂到家庭,从核心零部件到生态体系,中国智造的进化之路已清晰可见——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效率、场景与生态的全面革新。



图片来源丨央视新闻、工信微报

编辑丨吴冠艺

审核丨安自能


相关新闻

返回列表